全市政法综治工作五年回望之一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政法工作就保障到哪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政法工作就重点服务什么”
政法工作为“争一流 上水平”
提供优质环境供给
今年6月12日,由市法学会、市律师协会主办的“2016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法律服务研讨会”举行。来自法院、仲裁、金融、律师等部门行业的专家学者50余人,围绕着如何法治化、专业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展开研讨。
而回看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政法工作就保障到哪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政法工作就重点服务什么”,这句话是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胡炳山走到哪里都反复要求和强调的,更是全市政法综治战线始终在践行的。
2012年以来,市委政法委从自身职能定位出发“跳出政法看政法”,主动担当,自觉服务中心工作。全市政法系统以法治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载体,并将服务发展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全力营造了平安稳定公平的社会环境,为全市各项工作“争一流上水平”提供了优质环境供给。
以法治为引领,用法治化制度化手段营造规范高效的服务环境
2012年的北海经济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如火如荼。
时值初春,胡炳山带领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来到这里,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实地研究解决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而回看过去五年,市委政法委每年都会组织以服务中心工作为主题的现场办公会和主题活动:2012年,在全市部署开展了“主动维稳能动司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主题实践活动。2013年,以服务企业为重点,做好主动维稳进企业、能动司法进企业、政法服务进企业、综治组织进企业“四进”活动,并实行“我承诺、我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组织了油区治安专项整治活动和打击高利贷专项工作座谈会。2015年,组织召开了全市政法系统服务中小企业座谈会。
按照市委政法委的部署要求,政法各部门也提出针对性的制度规章举措。比如,市中级法院陆续向市委、市政府及行政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涉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等。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滨州市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十条》,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
今年,市“十三五”规划出台不久,市委政法委按照防风险、补短板的思路,制定并公布了《关于全力服务和保障滨州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意见》,从理念、着力点、补齐短板等三个方面,系统规划布局了未来五年全市政法机关该如何服务中心工作,全面提升政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胡炳山说,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法治是保障发展的重要后盾。政法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也是法治建设的主力。我们一直秉持“经济发展到哪里政法工作就保障到哪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政法工作就重点服务什么”的理念,以法治为引领,用法治化制度化手段,营造规范高效的服务环境,打造有力的政法保障。
以制度为抓手的“稳评”,实现所有评估事项未发生较大不稳定问题
去年,位于滨城区的某楼盘项目开盘。按照要求,项目审批中进行了“稳评”。结果查出14个风险大项,包括49个风险点。投资方根据调查结果,逐一化解风险点,使项目通过稳评考核,顺利推进。
这里说的稳评,全称是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各级各部门根据承担的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重点工作,按照稳评范围标准,自主确定应评事项,根据稳评事项的性质,自主选择稳评方式,对形成的简易评估材料或者是第三方稳评报告自主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最后把关审核,签字盖章,评估主体对整个评估流程、评估结果以及评估结果的运用负责。
201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依法治市,坚持规范发展”的思路理念要求,主动实践探索,积极开拓创新,着力落实“应评尽评”、“两个一律”的原则要求,着力校正“失位越位”这一现象,着力补齐“质量提升”这一短板,不断推进稳评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围绕“提升稳评覆盖率、增强稳评生命力”这一目标下功夫,大力推进稳评工作在“纵”“横”两个方向延伸。在“纵向”上,推进稳评由市本级向县区、镇(街)、再向村居(社区)延伸,目前,10个县区91个镇(街)已建立比较完善的稳评工作制度,4196个村居(社区)实质性地开展稳评项目5900余项。
在“横向”上,推进稳评由市直部门向各类行业领域拓展,目前,42个市直部门已经完善了稳评范围,健全了稳评流程,开展稳评事项36个。
目前,我市稳评工作已覆盖县区、乡镇(街道)和42个市直重点职能部门,80%以上的村居(社区)和所有需要发改等部门审批项目的企业,据今年9月份统计,全市已开展稳评2918项,其中第三方94项(不予实施1项),简易评估2824项,所有评估事项均未发生较大不稳定问题,真正从源头上筑牢了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突出问题导向,瞄准影响发展的点线面因素对症下药
过去五年,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各个层面踏上了新的高度:滨州港建成运营,打开了滨州对外开放的海上通道;德大铁路结束了滨州不通客运列车的历史;济东高速滨州段总体进度全线领先通车在即;济青高铁全力推进。
这些突破是关乎全市发展的大事,也是政法机关全力保障之所在。围绕这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工程,全市政法系统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一个点、展开一条线、圈出一个面,找对影响发展的重点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012年,围绕北海经济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全市政法系统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治安环境等各方面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现场办公,收到良好效果。
当年,针对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组织开展了城区建筑装卸和土方管理市场“百日”集中整治,打击强装强卸等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至今年,我市已连续5年开展集中行动。
针对渤海国际广场突出的治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当年发案率下降了20%,商户和消费者安全感达到90%;
针对高利贷等非法民间借贷行为,组织开展了规范民间借贷活动,立足职能,依法妥善处理了一批民间借贷纠纷和非法集资案件;
德大铁路建设过程中,组织开展了护路护线联防,组建防护宣传力量,打击涉及“三电”案件,切实保障了境内铁路、电力等重点设施运行安全,保证了铁路的安全及时运行。
为服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召开服务非公企业发展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
针对邮寄安全,组织开展了危爆物品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全市70多家快递企业,350余家物流企业,68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场站全面落实了开包验视、实名登记和X光机安检三个100%的要求。
全市政法综治工作五年回望之二
首获“全国综治优秀市”,瞄准“长安杯”打造升级版
平安滨州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过去五年,围绕平安滨州建设,市委政法委用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这一阶段性目标、长安杯这一长期目标,凝聚全社会创建力量,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政法干警奋勇争先,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借此努力实现了从治安层面的“小平安”上升到社会和谐稳定层面的“大平安”,积小平安为大平安,最终推进全市的长治久安,安全感满意度调查连续五年保持高位运行。
首获“全国综治优秀市”,滨州政法综治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近几年来,滨州这座城市获得了一系列全国性荣誉称号,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成果。这其中,“全国综治优秀市”是滨州历史上首次获得,也是迄今全市政法系统获得的分量最重的国字号招牌。
2013年5月31日,在苏州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被授予了这一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在这次全国会议上,共有十个新增被表彰的市,滨州是山东省惟一一个。
之所以说含金量十足,不仅是因为填补了我市该领域的空白,还因为它有近乎苛刻的申报条件。全国综治优秀市的申报条件共九大项,涵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仅要求开展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的至少有四条:“本地基层平安创建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位居全省前列”;“在本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中,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绩突出,其经验得到中央或省肯定,在全国或全省得到推广”。
此外还有可以一票否决的“六个不发生”:没有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没有发生严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发生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敌对势力分裂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事件;没有发生影响国家安全的事件;没有发生敏感时期、重大活动、重要目标和重要部位安全保卫工作重大事故;没有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法轮功”反动宣传煽动案件或其他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案件和问题。
当年,在获得全国综治优秀市的基础上,市委政法委提出,瞄准长安杯,打造平安滨州升级版,动员全社会大力开展平安创建,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就一条安全畅通的道路。
抓创建、建体系、打基础,平安滨州建设工作实打实
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与其他国字号相比,获得全国综治优秀市,瞄准长安杯,以及背后政法综治部门所做的工作,可能并不易直接感触。
可是如果我们稍作留意,荣誉和工作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居住的社区治安环境、上班路上安全的出行环境、就医时稳定的就诊秩序、孩子安全地上学等等,这些平安,其实每天都守护在我们身边。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市部署开展了“再掀平安建设新高潮,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活动,将平安创建不断推向深入。2014年,为了让平安创建更加系统规范,我市又出台了《平安滨州创建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3大版块12类创建标准。
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为方针,以社会化、网格化、信息化为重点,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抓住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反映最突出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对全市建筑装卸和土方管理、油气田及输油气管线、校园及周边、治安混乱区域、消防、交通运输、边界冲突等14类重点区域(行业)开展了集中整治。特别是连续第五年开展了城区建筑装卸和土方管理市场“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对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强装强卸等问题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万丈高楼平地起,强基固本是关键,平安建设离不开基层基础工作。我市成立了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政法基层基础建设规划,全面推进“五个一”工程(一个法庭、一个派驻检察室、一个派出所、一个司法所、一个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中心),用建设规范化促进司法执法规范化,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的根基。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综治干部“千人大培训”、全市政法综治队伍建设暨提高五种能力骨干研讨班,以及一系列单项培训。
为加强镇村两级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章理事,在博兴、惠民、沾化等县区探索实施了在乡镇办党委班子内设置政法委员岗位。
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一起抓,我市探索出一系列特色政法综治品牌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三项工作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社会治理创新是基础,平安建设是手段,法治建设是保障,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稳定,三者必须同步推进,不可偏废。把握住了这一原则,平安滨州建设过程中,我市探索创新了一系列具有滨州特色的政法综治品牌,并取得明显效果。
“四型五网六队”社会治理机制,可以说是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维护全市社会稳定的看门工程、为民服务的民心工程和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四型合一、强本固基,五网恢恢、疏而不漏,六队齐抓、携手创安”的格局。
“四型合一,强本固基”。大力推进了平安型、服务型、现代型、共建型“四型”社区建设,加强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等工作。“五网恢恢、疏而不漏”。大力推进了以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为核心的“天网”工程,以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中心全覆盖为核心的“地网”工程,以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为核心的“人网”工程,以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核心的“法网”工程和以政法信息网络全覆盖为核心的“数网”工程。“六队齐抓、协手创安”。面对滨州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大力推进了物业服务、保安服务、环卫职工、公交出租、社区巡逻、治安志愿者六支队伍建设,开辟了公众参与治安防控的新渠道。
除“四型五网六队”社会新机制外,我市其他创新实践也是亮点纷呈。推行“三化两无”工作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根本性转变。该机制以社区化为依托,建成城乡社区658个;以网格化为基础,建立社会管理服务的组织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为核心,建立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运转机制。最大限度将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到基层,着力创建“无命案乡镇(街道)、无刑事案件村居(社区)”。
进一步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市级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营性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县区普遍建立了“三调联动、多调对接”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
全市政法综治工作五年回望之三
办事机构调整到政法委统筹推进执法规范化创新基层法治实践:
过去五年,市委政法委按照市委“更加注重依法治市,坚持规范发展”的思路理念要求,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定位,科学有效作为,坚持议大事、抓大事、谋全局。市委政法委积极发挥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职能作用,主动承担法治滨州建设重任,将法治滨州建设由政法系统扩展到各个层面,开展法治大创建,指导全市政法战线积极进行法治实践,法治滨州建设落地启动,推动法治滨州建设全面有序进行。
法治滨州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司法局调整到市委政法委,具体承担法治滨州建设日常工作
2015年,是市委确定的“法治建设年”。
3月4日,法治滨州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全面建设法治滨州工作启动,滨州进入全新的“法治时间”。
在此之前的2月5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调整法治滨州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司法局调整到市委政法委,具体承担法治滨州建设的统筹规划、协调调度、督导检查等日常工作。
按照市委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法治滨州建设重点工作作了梳理和初步规划,起草了《<中共滨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列出了50项重点任务;制定了《2015年法治滨州建设工作要点及计划项目表》,列出了52项具体工作,内容涵盖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各个方面。
为推动工作落地,市委政法委起草了《法治滨州建设考核办法(试行)》,让我市考核评价各县区、市属开发区、市直单位法治建设成效有了基本依据。
今年,市委政法委又设立了专门的法治建设室,实现了办事机构实体化,推进工作更加专业化。又以市委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全面推进法治滨州建设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6-2020年)》,对2020年前需要完成的154项重要举措376项工作成果,分解落实到53个牵头单位和55个责任部门。以表格形式对每个项目都明确了改革目标路径、主要成果、负责部门和时间进度。对2016年度需要完成的195项工作成果建立工作台账,对每个项目和整体进展实行动态监控,并对完成情况实行销号式管理,确保实施规划进度、质量整体可控。
此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滨州日报开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滨州”系列访谈,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同志面向全社会谈思路、说落实、比成果、聚共识,营造了积极良好的舆论氛围。
以提高执法主体素质、加强执法管理监督等为重点,统筹抓好政法系统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
政法系统是法治建设的主力军。
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滨州的要求,市委政法委联合市政法各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执法司法主体职业化建设、场所科学化建设、司法信息化建设、司法公开化建设、管理精细化建设、工作机制法制化建设、责任追究具体化建设、监督体系立体化建设等8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政法队伍是执法司法的专门队伍,政法干警坚持带头学习法律、坚守法律、信仰法治、崇尚法治,将先进法治理念贯穿于执法司法全过程。建立政法委员会委员学法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集中学习,邀请法律专家进行授课。连续四年,每年开办一次法治滨州建设论坛,动员广大政法干警围绕法治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实务研究,形成论文400余篇,编发《崇法厚德》四集。
法治服务水平体现着政法队伍建设水平,更体现着政法干警执法司法能力。
坚持政法督查和巡查,不断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不断转变自身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调整了政法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中央政法委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党委政法委建设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政法基层基础“五个一”工程建设情况等“十项”政法督查重点内容,并做到每季一通报、半年一检查、年底一考核。连续5年开展“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评选活动。
2013年,创新实施政法巡查。近年来,先后对阳信县公安局、无棣县检察院、惠民县法院进行了政法巡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初步实现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依法治国,重点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2014年,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为契机,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了“五星级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分三批对66个政法服务窗口进行了授牌命名,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4年,在全市政法系统推广当事人评案工作机制,研发当事人评案系统,在基层庭所队室设立评案终端,对基层政法部门办结的案件,全部纳入当事人评案系统管理,进行“背靠背”评议。近年来,先后开展案件评查500余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理顺基层综治工作体制,明确乡镇(街道)综治委主任全部由党(工)委书记兼任,综治办主任由副书记兼任,社区综治办主任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博兴县、惠民县各乡镇(街道)党委班子中率先配备了副科级政法委员。
2014年,按照每个县区至少一处法治文化公园的目标,开展法治文化载体建设工作。2015年,这一目标顺利实现。
2015年,全面落实法治创建。目前,已先后评出法治滨州创建先进单位970个。
创新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市委政法委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依法把好“入口、消化、出口”三道关口,认真贯彻“诉访分离、纠错、终结”三项机制,自觉用法治思维谋划改革,用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坚定不移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有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导入难的问题,市委政法委重点抓好政策指导、执法监督、宏观协调等工作,积极引导信访群众按问题类别,依法到相关政法部门反映诉求,坚决支持和维护司法公正。2015年,全市网上信访数量首次占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总量的一半以上,逐步实现“信、访、网、电”一体化信访工作格局。
今年,随着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深入推进,前三季度全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登记量和受理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案件办理质量逐步提高。
为确保矛盾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将支付司法救助金与思想疏导、宣传教育相结合,与法律援助、诉讼救济相配套,与其他社会救助相衔接,切实帮扶了一批困难群众,妥善化解了一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近年来,到市党政信访部门反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比例持续下降,各级政法机关接访数量逐年下降,初步实现了从“信访不信法”到“弃访转法”的可喜转变,逐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全市政法综治工作五年回望之四
加强党的建设 项目化推动工作 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市委政法委机关建设有声有色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贯彻执行的工作和理念自己先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工作贯彻落实。近年来,市委政法委机关立足自身职能,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掷地有声,强化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委机关建设全面进步,有力推动了全市政法综治工作“争一流上水平”。
落实党管政法原则,加强党的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的政法工作,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根本在于政法队伍。政法委机关落实党管政法原则,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为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履职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学习教育,既抓经常性,也抓专题性,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机关党支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学习计划,确定主体鲜明的学习内容。按照上级部署,扎实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教育中,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胡炳山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为委机关及分管部门党员讲了专题党课,安排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同参与集中学习研讨。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近三年来,支部总体评价优秀率达到100%,党员的民主评议优秀率达到99%,坚持优中选优原则,选出优秀共产党员6名。
按照党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成立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对党费收缴、党员发展等内容及时公开、公告,确保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按照市直机关工委要求,开展了标准化党支部创建工作,制订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党员活动日主题教育活动安排表,与市直机关工委签订了党建标准化建设责任书。依托市直机关工委党务通系统,实现了机关支部、党员信息、党组织政治生活信息化、及时化。
项目化管理推进,委机关各项工作“争一流上水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推动委机关各项工作有始有终,市委政法委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有序地推进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15年底开始,市委政法委机关各科室着手制定本部门2016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在制定过程中,政法委机关要求实行工作计划项目化管理制度,即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表格化、表格具体化,确保各科室全年有计划、月月有工作、人人有任务。
记者了解到,在编制2016年计划安排表时,市委政法委明确了几个关系。
一是计划和变化的关系,以便及时结合上级和市委要求,对工作计划做出安排调整。二是重点和常规的关系。项目安排表从市委政法委全局工作着眼,明确了几十项重点工作。三是分工和协作的关系。项目安排表中列出的很多工作特别是大型活动和会议,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室,对于这种,全部明确牵头科室或主办科室,以主办科室分管领导牵头协调协办科室,共同把工作做好。四是比较和借鉴的关系。借助项目表实现对各科室工作思路的展示、工作内容的晾晒、工作成效的检验,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达到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目的,提升思想力和执行力。五是想到和做到的关系。办公室按照安排,不定时对项目计划表的执行情况进行调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六是表格和应用的关系。借助表格建立了季度档案和大事记报送制度,同时修编市委政法委大事记。各科室半年、全年工作总结也要围绕工作项目计划安排表进行。
打开2016年市委政法委机关工作项目计划安排表,记者发现,市委政法委机关13个科室,按科室顺序排列,计划表分月份、编号、项目内容、责任领导、责任人5项,清晰明了,便于应用。计划安排表(修订稿)共列了322项工作,其中最多的54项,最少的12项,切实做到了各科室全年有计划、月月有工作、人人有任务。322项工作,如果按照全年工作日平均计算的话(2016年有251个工作日),委机关每天都会至少有一项工作安排。
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近两年来,在市委政法委组织的相关会议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其余参会人员在用纸和笔记录的时候,市委政法委工作人员却轻击键盘,在笔记本电脑上直接输入所记所思。而这成为政法委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市委政法委机关以政法综治工作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出了“两自三会三先一规范”。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任务自己完;会讲、会写、会办;争先、创先、率先;规范化建设。以信息化为例,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做好内网的整合利用和数据融合,构建政法系统间大网络格局,打破了“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比如,在政法系统间推进政法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融合公、检、法、司各部门内部的封闭系统,搭建起互通互联的“高速公路”,实现协同办公“零距离”。
顺应法治建设的需要,市委政法委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2015年起,建立集体学法制度,政法委机关工作人员通过集体学习等形式,每人一月学习一部法律法规,支持委机关人员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设立法治建设室。
全市政法综治工作五年回望之五
“四型合一、强本固基,五网恢恢、疏而不漏,六队齐抓、携手创安”平安建设架构形成
“四型五网六队”成滨州特色
社会治理创新机制
花常好,月长圆,人长寿。简单的一句话里,蕴藏着普罗大众长久以来对生命安康、生活幸福的执着追求。而在这句话外,一个大写的“安”字,则是不二法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五年以来,全市政法综治战线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扎实管用,强化基层治理,汇聚社会力量,破解治理难题,凝结成了“四型五网六队”这个具有滨州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即大力推进平安型、服务型、现代型、共建型“四型”社区建设,加强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等工作;大力推进以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为核心的天网工程,以综治维稳为民服务全覆盖为核心的地网工程,以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为核心的人网工程,以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核心的法网工程和以政法信息网络全覆盖为核心的数网工程;大力推进物业服务、保安服务、环卫职工、公交出租、社区巡逻、治安志愿者六支队伍建设。
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创新,目前,我市已形成了“四型合一、强本固基,五网恢恢、疏而不漏,六队齐抓、携手创安”平安建设架构,群众安全感、正义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平安滨州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突出问题导向,对影响治安要素动态、精确、立体式防控,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缝隙
走进滨城区彭李街道为民社区,综治维稳、司法调解、计划生育、人力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政等常用服务窗口,全部在一处实行窗口式办公,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律师定期来到这里调处矛盾纠纷。
而像这样的社区在全市还有658个,它不仅给百姓带来了方便,也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社区带来了平安和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阶级阶层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和家庭结构等出现很大变化,社会组织方式由“单位人”到“社会人”转化,作为传统管理体制基础的“单位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变弱,越来越多人由单位走进社区。
根据有关统计,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过去“单位人”占到95%以上,现在这个比例降到25%左右,社区在社会治理结构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
从现实问题出发,市委政法委提出建设平安型、服务型、现代型、共建型“四型”社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整合发挥律师、党员、老干部等社会治安的积极元素,一站式服务社区群众,加强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等工作,确保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无集体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从而夯实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
见微知著。深刻剖析“四型五网六队”的各个层面,问题导向、扎实管用的思路一以贯之:以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为核心的“天网”工程,旨在打击新型犯罪,提升预防犯罪能力,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物业服务、保安服务、环卫职工、公交出租、社区巡逻、治安志愿者六支队伍缓解滨州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提升对社会面治安要素的掌控能力。
这些都紧扣社会治安脉动,对影响治安要素动态、精确、立体式防控,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缝隙。
以社区化、网格化、信息化为方向,织就立体化平安建设格局
凌晨2点,市区某小区内发生系列砸车盗窃案。中午12点左右,滨城警方通过调取视频监控,锁定了犯罪车辆和嫌疑人,并在接警9小时后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利用视频监控体系,仅仅历时6小时,邹平公安就将疯狂砸车十余辆盗窃财物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近年来,以小时计的破案案例经常见诸报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也就是“天网”工程。
2013年,我市召开了全市视频监控全覆盖工作大会,对天网工程全覆盖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10万探头保平安”的目标。2014年,这一目标成功实现。
事实上,在社会治安最前沿的公安实战领域,信息化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表现的更为充分,通过优化信息化建设机制、加强大数据警务云建设、开发实战应用平台等举措,警务信息“快、灵、准”的目标得到真正实现。
在视频天网建设的同时,以“四型五网六队”为基础,2013年,我市对网格化、信息化、社区化“三化”建设提出管理实施办法。
随后,市综治委又在《关于在全市城乡实行“三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2014年底前,农村社区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14年底,全市城乡基本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2014年3月,市综治委转发了省综治委《关于开展“无命案乡镇(街道)无刑事案件村居(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的意见》,明确要求,要通过“两无”创建,使70%的乡镇(街道)无命案、80%以上的村居(社区)无刑事案件。
今年, 按照政法综治工作要求,我市继续健全完善 “四型五网六队”工作机制, 深化 “三化两无” 创建,着力完善地面、 地下、 空中、海域、 网络 “五位一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构建平安建设新格局。
政府和社会携手,群众积极参与创安,共享社会和谐红利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难就难在要睹之于未萌,发之于未觉。而在社会关系瞬息万变、利益格局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想达致防微杜渐的目标,仅靠政府独木之力,难上加难。
在我市,作为平安建设主力军的公安机关,其万人比仅为万分之七,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治安的需求。
平安建设,群众参与是重要保障。只有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才能建设好安全家园。
而物业服务、保安服务、环卫职工、公交出租、社区巡逻、治安志愿者“六支队伍”就是在这种理念下不断壮大的。
实际工作中,依托物业服务队伍提升居民小区安防水平,保安队伍增强社会治安专业化防控能力,环卫工人队伍拓宽社会治安检测平面,公交出租队伍是社会治安流动检测站,社区巡逻队伍夯实了群防群治基层基础,志愿者队伍则广泛发动了各个层面社会力量的参与。
2014年6月24日,一名男子企图在市区某通讯营业厅放火。当值保安王波面对随时可能被点燃的危险,用全力从该男子手中夺过汽油桶,保证了营业厅内的财物安全。今年10月份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先进保安服务公司先进保安员表彰大会上,王波被评选为“全国先进保安员”。
事实证明,六支队伍、人民调解组织、法律顾问全覆盖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自行业特点,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平安滨州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供了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