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治理:摸清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意识
点击量:
记者走进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平坦的道路、别致的景观、整洁的村貌和赏心悦目的环境。雷家畈是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共有人口近2000人,辖区 12平方公里,产业以柑橘、火龙果等经济作物为主,人均年收入 1.9万元,在宜昌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过去,雷家畈村完全是另外一幅落后的面貌。变化源于近年来村“两委”治理观念的转变。“过去有啥事,总想着堵、想着管,效果并不好。”村党支部书记代圣元告诉记者。爱思考问题的老代,反复同村里的众多能人商量,大伙一致认为只有靠服务才能赢得民心、促进发展。
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摸清村民的需求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村“两委”班子了解到村民们的需求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经济发展方面,比如种植技术、就业岗位、市场行情等;一块是民生方面,包括水、电、道路、厕所等基本生活设施,都是大伙最急需解决的。
摸清需求后,就要想法解决问题。代圣元发现,由于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单靠村“两委”的力量远远不够。代圣元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的能人。他把村民的需求进行分类梳理,由能人牵头,推进成立了农产品产销、村民用水、环境卫生、红白理事、文化艺术、老年人互助等协会组织。在能人的引领带动下,这些协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在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移风易俗、调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近年来农村人情风盛行,每逢婚丧嫁娶必须大操大办不说,甚至连母猪下崽、新房上梁也要请客喝酒。村民们为人情所累,不断攀升的礼金,使得不少并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
去年以来,雷家畈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结合村情实际,出台红白理事章程,狠刹人情风。现在,该村红事实行申报制,白事实行报告登记备案制。村民只在子女结婚、添丁增口、丧事葬礼时才举办宴席。宴请桌席通常控制在 30桌左右,随礼标准控制在每次200元以内,礼烟控制在每盒20元以下,酒水控制在每瓶50元以下。除丧葬允许少量燃放鞭炮外,其它场合一律禁止。村民年龄在 60-100岁及规定以外想办酒席的,不准搭棚、不准请客,范围只限于自己直系亲戚。
“这些规定,看似硬性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特别的服务”,该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尚克宽介绍说,“人情风、攀比风让村民们苦不堪言,如今通过移风易俗,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